《公益講座》中華文化的新征程
【公益講座】中華文化的新征程——台灣當前的文化使命何在?
主講人∕顧 敏 教授(中華文化學術研究推廣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)
時間: 2018年6月3日 (日) 下午2:30---4:00
地點: 梅門德藝天地∕臺北市信義路2段189號 (捷運東門站七號出口)
主辦單位∕中華文化學術研究教育推廣基金會、梅門文化基金會
報名及洽詢: 02-2271-0555 (梅門文化基金會)、2321-6677 (梅門東門館)
聯絡人: 曾麗容 0915-094-708
顧敏教授是少數能入列美國出版世界名人榜Who is Who in the World 的台灣學者代表。其演講風格風趣生動,旁徵博引,對兩岸文化脈動時有精闢洞見 ! 歡迎所有民眾參加。
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實力。一百年前,孫中山曾說: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。他又說:世界潮流浩浩蕩蕩,順之者昌。孫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吸收工業革命及法國大革命以來;重視科學實驗的精神及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精神。
孫先生所成長與奮鬥的19世紀末葉的世界潮流,和我們所處的21世紀初葉的世界潮流,大體上大方向仍然是一致的,那就是人民追求美好而幸福的日子;民族追求尊嚴而平等的幸福日子,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,共同奮鬥。
1945年9月成立,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,所追求的旨意也是為了增進全人類的稫祉,並且是透過全球共同治理 governce 的方式為之,這原本是沒有更好辦法中的最好辦法,但是受到不同意識形態的影響,聯合國的全球治理效能,始終不是那麼理想。尢其有些國家喜歡一意孤行,破壞具有共識的多數決定。
那麼,21世紀的世界潮流果真和19世紀一様嗎?除了表面上的自由、博愛,加上平等之外。事實上,19世紀的「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」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期間,歐洲大陸列強也以它的名義,發動過許多次的戰爭。多年後仔細檢討起來,真正的自由平等及博愛,仍然停留在人類文化的理想中﹔也許「百年文化、千年文明」,真正的自由平等博愛,仍尚待加強及努力吧。
【作者簡介】
顧敏教授,前中央圖書館館長,現任「中華文化學術研究推廣教育基金會」董事長。1945年生於上海。美國芝加哥多明尼克大學圖書館暨資訊科學研究所畢業。於圖書館研究任內,首創中文全文法律數據庫及資訊系統、e-contents新聞知識管理系統,為全球知名國際圖書館及中文資訊應用專家。曾榮獲美華圖書館協會傑出貢獻獎,亞太地區國會圖書館協會傑出貢獻獎,並列名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榜Who is Who in the World。近年來奔走兩岸之間,以復興中華文化、促進兩岸和平融合為己任。
上海–孫中山文物館。(林蔚穎攝)
顧敏教授於浦東 海上桃花源
國父像 (上海西街、高橋絨繡館作品)